首页成语词典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义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hēn wén ào yì深文奥义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直言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cí jiǎn yì gāi辞简义赅文辞简要,意义完备。《清史稿·刑法志一》:“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辞简义赅,易致舛讹,于每篇正文后增用总注,疏解律义。”
jī huì zhǔ yì机会主义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
yì fū jié fù义夫节妇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yì fāng zhī xùn义方之训义方:比喻为人应遵守的道理。教人遵守做人之道的训言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ēn shēn yì zhòng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yuán wén shēng yì缘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
duō qíng duō yì多情多义指重情谊。《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yì jié jīn lán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qīng shēn xùn yì轻身殉义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晋·杜预《女记》:“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殉义,攮袂高谈称羡。”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běn běn zhǔ yì本本主义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ēn duàn yì jué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shēn míng dà yì深明大义谓识大体,顾大局。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yì bó yún tiān义薄云天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bèi yù fù ēn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gāo yì bó yún高义薄云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yì dǎn zhōng gān义胆忠肝指为人正直忠贞。《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zhōng qū yì gǎn忠驱义感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rén dào zhǔ yì人道主义道:道义。关心人类幸福。老舍《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真要是把老渔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鱼,未免有悖于人道主义。”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ēn jué yì duàn恩绝义断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yì zhòng ēn shēn义重恩深恩惠、情义极为深重。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zhèng yì lǐn rán正义凛然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gù míng sī yì顾名思义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jù yì lǚ fāng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yì hǎi ēn shān义海恩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tān shēng shě yì贪生舍义舍:放弃。为了活命,可以放弃道义。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4回:“临难苟免,贪生舍义,在国为乱臣,即在家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bì xián shǒu yì避嫌守义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qì xìn wéi yì弃信违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yán jiǎn yì fēng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xùn yì wàng shēn殉义忘身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义不主财,慈不主兵主:掌管。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fù yì wàng ēn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gè rén zhǔ yì个人主义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kāng kǎi fù yì慷慨赴义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zì yóu zhǔ yì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
páng wén shèng yì旁文剩义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shì shēng qǔ yì释生取义犹言舍生取义。\"\"\"《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mù rén yù yì沐仁浴义谓受仁义的熏陶。清·吴定《示诸生书》:“自《宋史》创立道学之徒,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qīng shēn zhòng yì轻身重义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xùn yì wàng shēng殉义忘生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míng gōng zhèng yì明公正义见“明公正气”。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wén dú zhǔ yì文牍主义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gū ēn fù yì辜恩负义忘恩负义。元 柯丹邱《荆钗记 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cí yán yì mì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义绝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qīng cái guì yì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恒传》:“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zhòng yì qīng cái重义轻财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qīng cái hào yì轻财好义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zhòng cái qīng yì重财轻义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
kāng kǎi zhàng yì慷慨仗义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bēi guān zhǔ yì悲观主义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wéi xīn zhǔ yì唯心主义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yì bù fǎn gù义不反顾反顾:回头看。①义:通“议”,考虑,打主意,选择。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形容毫不犹豫,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亦作“计不反顾”。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不犹豫回顾。亦作“义无反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bù yì zhī cái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zhǔ guān zhǔ yì主观主义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yì fèn tián xiōng义愤填胸指胸中充满义愤。《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lǐ yì lián chǐ礼义廉耻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shǒu chàng yì jǔ首唱义举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dūn xìn míng yì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jiào tiáo zhǔ yì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jīng yàn zhǔ yì经验主义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wē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义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qīng shēng zhòng yì轻生重义见“轻身重义”。《晋书·周访传》:“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之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yì wú fǎn gù义无反顾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tì páo zhī yì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zūn dào bǐng yì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唐·柳宗元《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
běn wèi zhǔ yì本位主义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rén yì dào dé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lè shàn hǎo yì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yì wú xuán zhǒng义无旋踵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nèi rén wài yì内仁外义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义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fǎn jīng hé yì反经合义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mǎn qiāng yì fèn满腔义愤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dà yì lǐn rán大义凛然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jīng yì rù shén精义入神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cí yán yì zhèng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xiá gān yì dǎn侠肝义胆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蒲柳人家 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zhòng yì qīng shēng重义轻生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xíng xiá hǎo yì行侠好义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rén jiāng yì sù仁浆义粟指施舍给人的钱米。《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méi rén méi yì没仁没义没有一点仁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死了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了一个。”
yì xíng yì shā义刑义杀适当的刑罚与死刑。《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zhàng yì shū cái仗义疏财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qì yì xiāng tóu气义相投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